白水县农机互助保险调研报告
时间:2016-10-28 13:39来源: 白水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作者:张清俊 王俊龙等 点击:
次
白水县农机互助保险调研报告
白水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张清俊 王俊龙 闫振红
农机互助保险本着“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的宗旨,在为机手解难,帮政府分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国家保监会承认的一种惠农保险,成为一支保险界新兴的后起之秀。全省农机互助保险工作经过八年的探索,运作模式逐渐走上正轨,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目前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了我县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机化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是,县级农机互助保险网点建设是农机互助保险推广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笔者对白水县农机互助保险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应提升农机互助保险的服务能力才能助推农机互助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机互助保险工作的基本现状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地处渭北黄土台塬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地势高低不平,境内沟壑纵横,沟坡道遍及全县,总面积986k㎡,县辖7镇1街道办,124个行政自然村,总人口30万人,耕地72万亩,农产品以苹果为主,是个山区农业贫困县。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总体推进下,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我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总动力以年均9.2%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年末农机总动力达4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00余台(套),果园机械达到万余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总动力达2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达60%,其中耕种收农机化水平达80%,果园农机化水平达75%,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白水县农机拥有量大幅度提升,但农机互助保险的会员却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在缩减。现在主要是新增的会员,续保的会员在逐年减少,会员与农机拥有者的认识是影响农机互助保险发展的一项主要原因。
1、保费虽在逐年递增,但保险业务进度平缓。
我县农机互助保险工作主要依附于农机购置补贴,由于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启动慢,同时受国家购置补贴浮动指标影响,一些机具的补贴指标不同程度地降低,农民购机热情不高,自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各地购买的农业机具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从近五年趋势来看,农机购置补贴已经经历了从高峰期到平稳期的过渡,目前就是平稳阶段,农机互助保险的主要参保者正是这些购置补贴的农机手,所以农机互助保险进度平缓,呈斜坡状发展,难以实现预测的高峰期。
2、续保业务难以保持。
农机互助保险面向的是广大农机手,特别是60年代、70年代的农机手,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农机手普遍对于农机互助保险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办理新车购置补贴时大部分农机手都不会第一时间自愿自觉购买农机互助保险,往往要通过农机监理工作人员的不断宣传,才会慢慢接受并购买保险。新购保险只有一年的在保期限,第二年保单到期后自觉续保的农机手占比率不足65%,特别是果园管理机械,再也无法有效监管,造成了保费的不断流失,同时也增添了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对于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形成威胁。
3、险种不全。
农机互助保险共分三类:①机身损失险;②机上人员险;③第三者责任险。全省试行互保以来,险种发展出现了不均衡,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一般多选择购买机上人员险,三责险次之,机身损失险居第三位。直到2016年全省才给各县会员服务站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POS机,电脑出单,从而走上正轨。造成这种不均衡现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机手的保险意识淡薄,很少有人愿意自觉购全三类险种;二是农机购置补贴手扶拖拉机、果园管理机械等田间作业机具居多,一般极少在路面行驶,机手往往认为只是在自家地里作业,又不上路行驶,不愿意购买保险。三是个别农机手想买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的玻璃保险,但互助保单上没有该险种。互助保险既然作为一种惠民保险,就应顺应民意,将险种考虑齐全,满足农机手的需求。
4、互保金额难以持升。
农机互助保险是建立在购置补贴工作基础上,购置补贴工作开展得好,农机互助保险工作也相应提升。从白水县会员服务站2012年3月开始试行互保工作以来,互保金额基本上是呈“凸”形曲线,从最初的2012年4.8万元到2015年的16.6万元,从保费看好像呈上升趋势,但从2016来看续保率在逐年递减态势,即有升有落,不会一直上升,持续上升。
5、区域保费差距悬殊
截止2015年底,全省共完成保费1000余万元,从数据上看,各县级会员服务站保费上缴差距悬殊,其中澄城、大荔等会员服务站上缴保费30余万元,但大多数会员服务站只有10万不到,还有的只有几百、几千元,保费数额差距悬殊,保险发展区域呈现两极分化,这跟各个区域的农村经济实力、保险启动时间及保险宣传力度是密不可分的。
二、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保险宣传力度,确保家喻户晓。
农机互助保险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机手,他们是购买保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保险的直接受益人。农机互助保险以其起点低、理赔快、赔率高等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机手所认同。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农机手对农机互助保险不了解,甚至有的还存有抵触情绪,认为交了钱就是打了水漂,得不到任何好处,因而不愿意购买农机互助保险。还有的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经常驾驶,本领娴熟,事故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存有侥幸心理,也不愿意购买农机互助保险。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农机互助保险的宣传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忘及时宣传,利用节假日、赶集日,深入到乡镇、村、集市等地,广泛散发宣传单,搭建咨询平台,为群众现场介绍农机互助保险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农机事故真实案例进行现场解说,让血淋淋的事实敲响安全警钟,让群众能够设身处地地认同农机互助保险是站在农机手的角度定位和思考的,是真正为农机手解决后顾之忧的一种保险,是真正为农机手服务“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为农民带来好处和规避经济风险的有力保障,让农机手改变观念由抵触到接受,到认可,自愿购买、积极参与,达到家喻户晓的宣传效果。
(二)打破常规,建立新举措,确保保险种类均衡发展
从全省目前已经购买的农机互助保险汇总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组合险的明显居多,险种极不均衡。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长跑运输、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都对组合险比较认可,也比较划算,个别只在自家地里作业的果园管理机手对保险的认识还不够,不愿办理。车上人员险主要针对农机手的人身安全,涉及自身安危,入保到理赔的程序简单,大多机手都选择机上人员险。机身损失险入保,理赔过程中要涉及车辆配件及维修事宜,需要农机维修店的参与,理赔时间长。县情决定一切,由于白水是果业大县,农业机械以果园管理机械为主,如手扶拖拉机、果园管理机械等,在路面几乎不行驶,也就不容易对第三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失,因而,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比率也得到了降低。机手主动购买保险的意愿不强烈,同时购买三个险种的更是鲜有人为,要想人、车、三责都能得到兼顾与保障,需要时间上的循序渐进,也需要空间上的因车而宜,不可盲目攀比,也不可一棍子打死,例如运输型拖拉机及方向盘式拖拉机,可适当考虑三者兼顾购买,从全方位降低事故承受能力,提高保险系数。
(三)积极处理农机事故,提升办事效率。
“事故是保险最好的宣传方式。”一起事故能够影响一大片地方,事故处理的及时到位,这一大片地区的农机手都会对农机互助保险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事故的典型宣传,认清农机互助保险的重要性,还能带动这一片区的续保业务。在保车辆一旦出现农机安全事故,在接到报案的第一时间应给予充分响应,及时赶往事发现场,对伤者进行帮扶救助,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及查勘、取证,对事故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不能受主观或客观上的因素而消极怠慢,无视事故,事发现场地处偏远,嫌远嫌累,就不想亲临现场查勘等。例如白水林皋镇的林某是一个老会员,年年都续保,但2016年续保时间迟了一个月,就在续保当天就出了事故,后经站领导与协会领导的多次协商,出于人道主义省协会领导亲自将事故救助金及时送到林某手中,以解农机手的燃眉之急。这个事例在当地农机手中已广为流传,真正体现了农机互助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不同,是为机手解难的。事故出得越多,产生的影响就会越大,对农机互助保险也是一种再宣传和现身说法。总之,遇到事故要反应迅速,及时到达,在事故调查分析期间要善于跟进,跟省级、机手之间进行及时沟通,做到处理上的无缝对接。
(四)提倡快速理赔,推进互助保险业务良性发展。
全省只是在收割机跨区作业中发生事故,才实行快速理赔程序。各市县快速理赔则没有省协会的授权,只能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延长了理赔时间,有个别农机手不停给县级农机监理站打电话询问情况,还有个别农机手甚至脏话连篇,从而给县级农机监理站工作造成了困难。笔者认为快速理赔有两个概念:一是金额在1000元以内的快速理赔(即快速赔付);二是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快速理赔。对于事故不大,金额不满1000元的农机事故,省农业机械安全协会授权各市县区会员服务站“快速理赔”的权限,在取得事故现场相关资料后,即可在现场进行赔付,缩短了理赔申报程序,农机手可真实感受到农机互助保险的实在和好处。对赔付金额超过1000元的事故,省协会应在收到事故申报后及时给予审核和确认,尽可能缩短审核时限,理赔款能够及时足额到帐。通过快速理赔,扩大保险影响范围,推进保险业务良性发展,为农机安全构筑后方坚强保垒,让农机互助保险真正为现代农机手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