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会员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协会 > 关中 >
分析农机事故的成因 强化预防措施 提升农机安全
时间:2016-10-28 13:56来源:蓝田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作者:马卫 点击:
分析农机事故的成因 强化预防措施 提升农机安全运用水平

蓝田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马卫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长,机型种类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农业机械事故隐患也有所增加,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提升农机安全运用水平,是我们农机监理的职能和职责。如何从事故中总结教训,分析事故诱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是我们农机监理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事故统计分析
    蓝田县近三年发生大小农机事故56起,其中2014年22起、2015年18起、2016年16起,现就三年来发生的农机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2014年—2016年7月事故农机类型分类统计(表一)
 
农业机械类型 次数% 占总数% 死亡人数% 占总数% 受伤人数% 占总数%
大中型拖拉机 2 4%     1 2%
小型盘式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54 96% 1 2% 8 14%
其他机械            
2014年—2016年7月造成农机事故原因分类(表二)
 
违规类别 次数 占总数%  
无证驾驶、无牌行驶      
未年检、未换证      
酒后驾驶      
违法载人、超速超载      
操作失误 33 59  
机件失灵、设备不全 1 2  
无人看护 3 5  
未查看地形 15 27  
停放、其它 4 7  
2014年—2016年7月事故按时段分类(表三)
时段 次数 占总比%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53 95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3 5  
    从表一看联合收割机及大中型拖拉机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机型,事故致9人不同程度受伤,1人死亡,从表二分析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多集中在操作失误及未认真查看地形上,表三反映出农机事故集中发生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
二、多发农机事故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农机事故多集中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参加抢收、抢种的联合收割机及大中型拖拉机的事故类型多为行驶中侧翻,倒车、放粮时与其它车辆及人员擦碰;道路行驶中操作失误及未认真查看地形与田间设施碰撞等。
    1、侧翻事故的形成原因:一是作业地形复杂,进地作业路况狭窄而且往往上实下虚,左右高低不平,机手对田间道路状况不清楚,没有事先观察路况就直接通行,稍有疏忽就造成侧翻事故;二是转弯坡道未控制好车速,尤其是下陡坡,不注意控制车速而引发事故,联合收割机是后轮导向,在下陡坡转弯时,车前轮和后导向轮下坡瞬间形成高低差,致使后导向轮腾空,使车辆失去方向,加之转弯 ,就造成了侧翻事故,如:2013年9月16日,西安市临潼区相桥镇华次村驾驶员贺拥军,驾驶陕0152038玉米收割机,行驶到环山路蓝田县汤峪镇骆驼岭观景台处,准备转向农田机耕道时,由于弯急、坡陡、速度高,致使方向失灵, 翻入路左侧约1米多高的农田,造成收割机损坏及副驾驶乘坐人员受轻伤。2013年9月12日在同一地方,渭南氏临渭区下吉镇闫柳村驾驶员党忠于驾驶王铁利的陕0507337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转弯下坡时,方向失灵,将收割机掉入路右边约2米深的排水沟,由于正向掉入,损伤不大。2014年6月10日凌晨1:30分高陵县余楚乡安家村驾驶员张哲驾驶陕0170031联合收割机在蓝田县洩湖镇黑沟二组收割完返回时,由于坡度大,路窄、夜间操作视线不清,操作失误车辆下滑,侧翻于1.5米高的土堎下,压在夜间看护麦子的黑沟村民黄答印身上,致该村民当场死亡。侧翻事故不仅会造成车辆不同程度损伤,还往往造成人员伤亡。
    2、倒车、放粮时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未按规程操作,在车辆启动倒车时没有先鸣喇叭发出信号,同时未认真观察车辆周边人员及其他车辆情况,二是联合收割机车体较宽,车后盲区大,不易观察车后情况,三是抢时收割在倒车时速度快或猛打方向导致事故发生;如,2015年10月10日,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办彰仪村驾驶员韩真,驾驶陕0141105玉米收获机,在蓝田县史家寨镇田家村收割过程中倒车调头,不慎与本地小寺村杨涛的五菱面包车相撞,形成事故,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3、道路行驶交通事故的原因:一是农机车辆在转场过程中,一些驾驶员随意行驶,违章停放,停车不设置警示标志,引发农机交通事故;二是在通过丁字路口时,无人看护高速通行;三是联合收割机车体宽,体型大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不够。如2016年5月29日临潼区相桥镇北孙村孙新江驾驶陕0151923拖拉机,行驶在蓝小公路当院段靠边停放时,蓝田县三里镇柳家村柳永新驾驶的电动摩托车陕0151923尾部相撞,造成事故,致电动车多处受损,柳永新外孙受轻伤。2016年5月29日,临潼区相桥街办华次村黄兴驾驶陕0153316联合收割机行驶在蓝田县三里镇杨岩村一丁字路口左转时与南北行驶的陕AC975Y小汽车相撞,致使小汽车左侧多处受损。
三、诱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因素
    诱发农机事故的原因包括人、机械、环境三个方面。人的原因包括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行人等引发的事故;机械的原因是指由于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不保养、不检修引发的事故;环境的原因包括道路、田间、作物、土壤、气候等引发的事故。 
    (一)驾驶员的人为因素 :①无证驾驶。②违章驾驶。造成事故的主要违章行为有未合理控制车速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通过危险路段无人看护等。③疏忽大意,未认真查看地形与田间环境。④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据统计,由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59%左右。
    一是农机手安全法制观念差,安全意识淡薄。农机作业集中在“三夏”“三秋”农忙季,加之农机经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比例较低,机手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在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大。据调查,有的农机手平时在外打工,农忙季节才回家经营农机,农闲时把拖拉机、收割机停放在家里,人又外出从事其他工作,根本不学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有的农机手则认为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不在道路上行驶,因而思想麻痹大意,对农田安全作业不重视,认为在农田里作业不会出什么事故,无非是一般的机械事故,更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
    二是无证驾驶,操作技术水平差。近年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急需大量农机驾驶员,形成较大的农机手用工市场。正规驾驶员是在农机部门培训学习,经过考核拿到驾驶证的,但他们一般自己都有机械,不会给别人干。雇佣的农机驾驶员,较多的是从事道路运输驾驶员转行,农忙季节到农机合作社做临时驾驶员,这一部分安全意识较好些,一般也持有驾照,但农田作业技术欠缺;另外一部分是村里的汽车驾驶员,他们原来偶尔从事农机驾驶操作,很多没有参加农机安全培训也没有证,但因为他们有些驾驶经验,所以聘用的也不少;其他一部分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自己的亲戚朋友,本来是收获作业帮忙的辅助人员,但忙的时候也上机操作,就变成农机驾驶员,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没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考试和考核,没有驾驶证,不懂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懂操作技术和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术差,而引发事故。
    三是利益驱动,疲劳驾驶,忽视安全。在市场经济利益的作用下,驾驶员不得不在时间上“争分夺秒”,满足农忙时节对时间的要求和自己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分白天晚上“多拉快跑”“ 抢收抢种”,长时间连续驾驶导致驾驶员出现疲劳的现象。农民购买一台拖拉机或一台收割机,在10万元左右。由于拖拉机和收割机农田作业季节短,时间紧。农机手为了早日收回投资,一心想多赚钱,在农忙季节,有的日夜加班,长时间连续作业,农机手容易出现疲劳而导致判断失误,在处理路面情况和作业、清障时操作失误,造成事故发生。
    (二)车辆技术状态原因 :一些使用多年的老旧机型,性能差、故障多,机手对农机安全技术状态不重视,不参加年度检验,带病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有些农机户只重使用、轻保养,开带“病”机。由于农机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又不自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他们不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加之驾驶员缺乏维修保养知识,使用不正确,保养不及时,零件已达到使用极限而不及时更换等原因使拖拉机制动不良、制动失效、机件失灵等机件故障,使“小毛病,小故障”拖成“大毛病,大故障”。当拖拉机和收割机有“病”在身时,只要发动机能响,拖拉机和收割机能走,农机手仍然驾驶作业,是留下事故隐患的原因。
    二是农机具安全技术状态差。农机手对安全技术检验认识不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只有通过安全技术检验,才能确保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完好的技术状态,才能暴露出像制动偏刹、方向操作困难等事故隐患。部分农机手认为年度检验只不过是盖个章而已,而不愿参加农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致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长期带病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多,引发事故发生。
    (三)作业环境、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机的作业环境多为田间、土路,沟壑纵横,作物高矮不一,多坡道、窄道、弯路,条件恶劣,地形复杂,非常容易引发事故。
     一是作业地形复杂,尤其丘陵地带,往往上实下虚,左右高低不平,田块落差大,而引发翻机事故。 二是作业过程中转场频繁,引发翻机事故。田间机耕道是拖拉机和收割机作业和转场的必经之路。但目前很多乡村机耕道过窄,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慌草覆盖路面。拖拉机和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转移,经过机耕道,爬田埂,走小路,因路面窄,高低不平,作业环境复杂引发农机事故。
    总之,从实际案例来看,人、车、作业环境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三大要素,驾驶员的素质和驾驶行为是影响农机安全的核心因素。目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现状是新机手增加较多,驾驶员技术素质跟不上,实践经验也不足,遇到情况判断不准,容易出现事故;也有的因工作态度不认真,特别是有一定驾驶经验的驾驶员,认为自己情况明、道路熟、工作时漫不经心,不认真对待 各种实际情况,心中存有侥幸心理,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结果造成判断失误;还有的驾驶员未认真保养和检修车辆及对作业环境没有认真查看,因此在发生状况时就不能很好处理,结果往往造成事故。
四、农机事故预防的措施
    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职责。也是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手段,和提升农机安全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1、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对拖拉机和收割机及驾驶员实行源头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持拖拉机和收割机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只有政府重视,县、乡、村齐抓共管,才能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平台宣传农机法规,以及在庙会、集会、农机作业场所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机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广大机手、群众认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机手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3、加强农机驾驶员考核及技术培训工作。一是严把考试质量关,保障农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操作技能,为其以后驾驶操作形成良好操作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根据农时季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提高效率,才能保障农机的安全生产。三是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4、以农机合作组织,带动农机操作水平的提升。发展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就是要安全、高效的服务农业生产。以专业合作社做为平台,有效把农机户组织起来,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以高效安全的作业团体,带动其他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
    5、将农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列入阳光工程实施。农机安全警示教育及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提升农机安全高效作业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建议每年阳光工程的项目,按一定比例将安全操作技能提升培训的任务,由各区县农机监理进行实施,有了阳光工程的项目支持,可以解决农机监理在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实际现象,也是培养重安全、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机从业人员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6、加大执法力度, 保障农机生产安全。违章操作是拖拉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一是农机监理要与公安部门一起,针对各自的辖区进行田检路查工作,特别针对城乡结合部、各县区结合部、农机跨区作业通行的重点道路、田间作业场所,及农机事故频发乡镇进行重点突破,坚决杜绝无证驾驶、未检运行、人货混装、疲劳驾驶、超载行驶,擅自改变车辆技术参数等违章和违规行为。二是通过巡查开展安全教育和技术服务活动,帮助农机手排除事故隐患,把安全监管与服务结合起来,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三是应明确农机监理的道路执法权力、强化执法手段,才能促使农业机械“三率”的提升。才能保障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提升农机安全运用水平,使农机安全、高效的服务农业生产,适应新时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