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会员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协会 > 关中 >
提高认识 做好互保 服务机手
时间:2014-10-23 21: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提高认识  做好互保  服务机手
临渭区农业机械安全协会
    一、我们对农机互助的认识
    2009年我们在陕西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领导下率先开展农机安全互助工作,农机互助保险现有人员责任险,机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三大主力互保产品以及安全管理、事故救援、损失补偿、配件维修、纠纷调解和特困救助六项配套保障,为农民机手提供了更为适用的专属保险体系。农机互保也已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机产销厂商、维修场站和农业保险专家等资源整合,共同服务于农机产业的安全风险保障机制。截止9月30日,临渭区2014年共发展会员3510名,收取会费155.3万元,会员权益抵扣8.4万元,省级财政补助76.1万元。农机互助会员增长迅速,协会发展良好。
    1、农机安全互助是农机监理工作的有效补充。临渭区的农业机械保有量一直在全省排列前茅,机收、机耕、机播等跨区作业全国闻名,跨区作业成为全区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成为农机手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我国涉农保险不健全,农民经营农业机械的安全保障一直由其自己承担,往往是靠运气吃饭,不发生事故的话就有所盈利,给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一旦发生事故就会致贫返贫,有的甚至丧失生命。农机安全互助彻底扭转了这个局面,解决了机身损失、驾驶人及第三者的安全保障问题,加之省市区财政都对互助给予了补贴,形成了政府和机手掏钱买保障,监理机构提供服务的新格局。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农机监理机构不仅依法进行现场勘查、责任认定、损害调解,而且还要根据机手办理互助保险的种类进行损失补偿。我们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把我们管理部门与机手的距离拉近了,真正是管理与服务融合在一起了,机手发生困难或事故后能第一个想到农机监理,互助保险能为机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才能得到机手的拥护。
    2、农机互助保险是农机手的安全保障。现行交强险只作用于拖拉机事故发生后的第三方赔付,机手与机身无从保障,商业保险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利益的青睐和对农机保险的冷漠,特别是在“三夏”会战中出力最多的联合收割机面临着“无险可保”的窘境,麦浪之下,风险丛生。农机互助保险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被临渭农民所认可,主要是省协会为机手提供的服务贴心,对上机手的胃口。农民花十几万元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就是想挣点钱,一旦发生事故就不知所措,尤其身在外地,举目无亲,这时协会赶赴现场为会员拿主意想办法,尽快把事故车辆施救起来恢复生产,帮机手渡难关。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经协会查勘定损人员现场定损,与机手能达成补偿协议的现场支付事故补偿金。不能现场结案的,也在规定时限内及时补偿。从事跨区机收服务多年的渭南市临渭区机手郗棚从不吝惜在保险上的投入:“跟我们这台几十万的大机器相比,保险就算小钱,若真伤了人,赔钱都得以万计算。如果不参保,赔多少钱都得自己承担。”但在以前即便投入了保险,郗棚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几年前他在四川跨区机收时不慎将田边的围墙撞倒,本来财险说能赔付80%,但最后到手的只有几百,仅与保险公司联系办手续寄材料就用了一个月时间。直到2009年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出现,郗棚才找到了真正满足自身需求的安全保障:“比财产保险划算,政府补贴400元,自己交600元,连人带机都有保障。”
    3、农机互助保险是农村矛盾的稳定器。我们应认识到互保工作难,但机手更难,一场事故就可能让机收的辛苦钱一夜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捍卫机手权益、捍卫农机生产安全。农机互助保险不仅能够为机手减少事故损失,而且也为政府减少社会矛盾,为农村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购机基本上都是东借西凑的钱,或者贷款购机,一旦经营失误发生事故就会雪上加霜,甚至起到连锁反应,导致经营者家庭贫困,亲戚矛盾加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12年6月份我区故市镇地尧村的一名收割机驾驶员在咸阳收麦时将在地里捡麦的人压伤,后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处理机关计算后需要赔偿对方十几万元,通过调查这个机手的家庭情况很困难,就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后来省协会领导决定支付驾驶人事故补偿金3万元,用来支付死者家属丧葬费,从而利于事故进一步处理,化解了矛盾。
    二、我们的工作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1、明晰思路,强化三个意识。农机互助保险是以农机监理为主导,以农机协会为平台开展农机手之间互助共济。要做好这项工作须强化三个意识。一要强化监理人员群众意识。农机监理部门是联系政府与机手的纽带和桥梁,必须强化群众意识,立足本部门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二是强化担当意识。要树立格尽职守,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在我们的补偿结案过程中,协会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督促机手尽快办理事故补偿手续。机手激动的说:“我经营了十几年的收割机,还是第一次有保险公司主动打电话让我领保险赔偿金,这种服务态度我很感动”。三要强化能力意识。我们多次选派人员参加省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平时每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互助知识,逐渐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现在职工对互助保险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明晰的思路,每年年初,工作人员都会认真谋划有多少机手要参加跨区作业,有多少要参加互助保险,他们都会到什么地方去,发生事故后我们的救援队伍如何能跟上。
    2、夯实措施,构建三大机制。记得第一年开展农机安全互助时,经常听到群众的热潮冷风,说农机监理不务正业,办保险是给自己挣钱等等。为此,我们从构建三大机制入手推进互保工作。一是构建全方位宣传机制。通过实施社会、农村、机手三个方面立体式宣传,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乡镇集会等措施,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单共计5万余份,发放农机会员服务手册1.5万余份,每年出动宣传车300多台(次)。同时积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经销企业大力推进此项工作,让广大群众对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有良好的认知。二是着力完善事故处理及理赔机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人员坚守岗位,保持信息畅通。一旦发生农机事故,及时到位,迅速勘察。三是细化农机互保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我们把互保与监理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年终同考核同奖罚。我们将会员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勘察补偿工作纳入“股室职责”。在年检的同时,办理互助保险;在深入田间村头进行事故隐患排查的同时,宣传农机安全互助知识。
    3、优化服务,扎实推进。 2012年6月我们成立了农机安全协会,为互保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农机协会对互保工作进行认真规划,制定工作目标和管理制度,尤其是制定了进村入户服务制度,大力推进农机互保工作把互保工作做强做大。协会先后购置了施救、维修、自动化办公等设备及车辆。构建较为标准和充实的服务内容。服务内容有:(1)、做好信息服务。派出专人联系湖北、河南、甘肃等省农机部门,确认夏收、夏播、机收进度以及天气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发布信息。(2)、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技术培训工作。会同各理事单位、合作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会员农机知识、安全知识培训。(3)、制定定损实施方案,达到省协会“有险必出、一呼就到”的基本要求。坚持做到:电话有人接听,事故有人处理,纠纷有人协调。(4)、积极开展跨区服务,派出3名同志参加省协会跨区定损服务队。同时由协会安排6名工作人员2辆服务车,分两组赴河南、甘肃等省对会员进行慰问,并开展调研工作。(5)、做好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协调整合协会技术力量,深入作业一线,开展巡回服务。选定信誉好、能力强的瑞丰合作社、联手合作社、富康公司组建跨区及区内维修(配件供应)小分队,保证农机具在作业中出现故障能得到及时维修。(6)、做好组织调度。各理事单位组建跨区服务队,通过签订作业合同,引导会员合理流动,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最大限度增加会员收入。(7)、设立跨区服务接待站。协会在固市、官道以及阳郭镇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在充分尊重外地机手意愿的基础上为外来机手联系作业地点,发放跨区机收信息手册,为我区农民联系作业机械。
    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市场和近两年的机收价格走势不难发现,农机保有量在迅速增长后已经进入暂缓期。农民机手的需求已然从“购机、用机”逐渐转变为“用好机”,我们要及时调研,改革创新,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机互助保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1、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目前只有联合收割机组合互助和拖拉机组合互助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其余的互助项目均未有财政补贴。应加大互助保险保费的政府补贴力度,对所有互助项目进行补贴,并且加大补贴比例,尽量让所有农业机械经营者能够有能力参加互助保险。二、农机互助补偿限额过低。主要体现在人身伤残的补偿上。组合互助的驾驶人死亡补偿限额18000元,医疗补偿7000元;第三者死亡补偿70000元,医疗补偿限额8000元,第三者财产2000元。这个补偿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的安全保障需求。今年在下乡办理业务过程中,农机手提的最多意见就是医疗补偿、第三者财产补偿过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