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沪落地
时间:2016-11-17 16:43来源:转自:中国保险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11月7日,上海保监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办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自今年6月开始,上海已经正式建立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上海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和浦东新区商品住宅工程中全面实施,同时鼓励其他区县的商品住宅工程主动投保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属于建筑质量保险的一种,是由开发商向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费,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对于因房屋主体结构或非结构工程(根据保险合同约定部分)存在缺陷,在保险有效期内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给房屋业主造成损失时给予赔付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通过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制度安排,一旦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业主可以直接找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属于保险责任的部分,保险公司全程介入,以修为主,以赔为辅,快速解决业主后顾之忧。
据了解,全球有40多个国家使用该保险运作机制,包括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的城市,2012年开始,就为全市4个住宅项目4000余户居民的55.4万平方米住宅提供了13.9亿元的风险保障。在上海,目前已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3家保险公司具有主承保资格,这3家机构已经分别牵头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共保体。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推出,标志着保险机制全面融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制度创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