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研讨会印象
●凡夫
金秋九月,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处的鸡公山层峦叠翠,气候宜人。第三届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来自湖北、陕西农机安全协会以及农机监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这里研讨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事业。
这是一套全新的制度体系——农机安全风险保障体系,这套体系的建立,最终将使所有的农民机手受益,并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息息相关。他们已经为此奋斗了4年,艰难的初创期已经度过,工作成果卓著,曙光已经出现。
记者隐约感到,起码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他们是在探索一条开创性的、充满挑战的、但无限光明的道路,如获成功,其意义之重大,难以估量,善莫大焉!其实,这是一条迟早要走的路,他们不走,后人也要走,此路无法逾越和绕行,全国难以数计的农业机械及驾驶人,不可能没有风险保障……建立与之适应的安全保险体系,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保险时代”……
或许,鸡公山就是一种象征,它意味着雄鸡报晓,旭日东升,前景光明……
充分的法理依据
据悉,国家《农业保险条例》即将出台,《条例》的内容已大致确定。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记者对此《条例》的进行了解。以此,我们可以先从国家层面来衡量一下开创“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合法性、政策性以及它的法理依据。
2012年5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保监会上报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的意见,这意味着外界期盼已久的农业保险立法终于有了眉目。
据称,过去保险学界和业界一直呼吁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现在《意见稿》已将农业保险定位于“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这也是《意见稿》中所规定的“农业保险”与之前的概念的本质区别。
据称,农业保险自身的特殊性更多是由于农业风险本身的特殊性所致。《意见稿》对六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规定:农业保险的定位;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关于农业保险合同;农业保险的业务规则;基层涉农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关于互助合作保险组织。
此外,《意见稿》提出综合考量农业保险经营组织的多元化存在的客观实际,监督、引导和规范其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多元化进程,坚持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多元化形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目前,南起广东,北至黑龙江,东到上海,西达新疆,当地保监局大都将本辖区内的农业保险试点当成头等大事,中国保监会系统会同各级地方政府在全国积极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此时,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保险,保障品种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扩展到奶牛、生猪、烟叶、果树、西瓜等多种牲畜和农作物。初步显现了保监会起初秉承“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多元化”理念的预期效果。
《意见稿》认为,首先,农业保险发展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组织制度,决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或其他地区模式。因此,很有必要基于农业保险运行机理,构建包含农业保险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政府诱导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再保险机制等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其次,是部委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问题。明确了中央(部委)及地方相关部门的职责,农业保险经营运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一个部门推进不力,极易可能导致运行不良,甚至满盘皆输。这也是《农业保险条例》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其三,农业保险业务的独立核算和税收优惠问题。我国的农业保险要想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应将农业险保费独立核算,国家不但对农业险免收营业税和所得税,还应给予适当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扶持,即首先应在核算体制上理顺。
党和政府已多次明确对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的态度。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农业法》第四十六条和国务院2006年23号文件明确提出“多种形式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农业保险”;《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3号)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党、国家与政府明确的支持农村安全互助保险事业。
同舟共济的组织
那么,参加“研讨会”的这些人,他们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他们披荆斩棘开创的这个“农机安全风险保障体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中国,凡涉及“三农”的事,都有特殊性,不必赘言。我国的商业保险在农业领域是处处碰壁,说其焦头烂额并不过分。商人言利,他们对农业保险是取之烫手,扔之不舍,目前是裹足不前。
其中涉及人身安全最为密切的农业机械保险,除了双方一片叫苦不迭的“交强险”外,其他农机保险是一片空白,商业保险不敢、也无力涉足。在没有足够政策资金支撑的情况下,让拖拉机上“交强险”,是涉农政策上一次尴尬表现,是让泥脚丫子穿高跟鞋,谁都不好受,结果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好在操作层面上和稀泥。
千百万农机使用者冒着极大的风险操作,安危没有保障,当社会已进入了“保险时代”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社会的不公平,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种缺失。难道就没有一种切合实际的保险办法,为农民机手撑起这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呢?
有人为农民机手们想着这事儿呢!以陕西省农机监理站为首的一伙人,他们“白日做梦”,发起了建立“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梦想”,“企图”让农民自己救自己,互助共济,使他们危难时能有笔“救命钱”,实现现代社会迟迟等不来的“安全风险保障”。
他们此举简直是“胆大妄为”,当时有些相关的人员见此退避三舍,纷纷摇头,唯恐惹出是非。许多“智者”也是讪笑不已,认为这些人的头大概被牛顶过,思维有些“执拗”。
这个创建“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火星,在四年前的陕西省燃起。有些令人意外的是,当时陕西省的领导却心明眼亮,他们支持了这个意义重大、前途无量的“梦想”。随后,湖北省快速跟进,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年来,他们辛苦工作,创新开拓,成效显著,在全国农机界形成了瞩目的亮点。
目前,陕西及湖北这两个互助保险组织的名称为《省农业机械安全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他们聘请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立了“农机安全互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全互助管理委员会即互助保险组织),目的是组织会员发展安全互助事业,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形成农民之间互助互保,抗御灾害和减少事故损失,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定。
农机安全互助不以盈利为目的,协会搭台、会员共济,筹措的安全互助会费,按照有灾补偿会员,结余滚动积累,盈余归会员所有的原则运作。管理和服务费根据实际成本从会费中提取使用。
安全互助管委会在省农业厅、农机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中国保监会的监督,接受同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指导、稽核、审计。
互助保险组织坚持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坚持互助自愿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坚持政府、企业、农民多方筹集安全互助金的原则;坚持低会费、广覆盖、保生产的原则;坚持事故预防与损失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互助金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的原则……
安全互助业务范围:农机驾驶人意外伤害互助;农机事故损失互助;农机新机具示范风险互助;收割机第三者责任互助;相关的其他安全互助。
会员按参加安全互助项目交纳会费,安全互助财务管理由安全互助管委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公益的光芒
2011年,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将2010年结余的34万元互助会费,按照《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会员权益积分细则》的规定,在会员办理2011年安全互助手续时,兑付给他们。这些积分分值可以抵算会费,也可以继承、转让。这种权益积分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充分体现了该组织不盈利、结余归会员所有的公益性质。
显然,这个互助保险组织的工作闪烁着公益性的光芒,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是与商业保险最大的区别。互助,本身就是高尚的品质,它源于人类善良的本性,秉承互助精神,它必然是公益的。这个互助组织的性质及原则,使会员成为了主人,并获得了应有的尊严。它的公益性,形成了它将植根于农村、并会茁壮成长的基因;体现了它属于阳光产业的本质。
互助保险组织甚至还有道德层面的意义,互助,首先是为了帮助别人,其次才是自己获得帮助。高尚的公益性互助行为,不是为私利而来,会员应该是为了帮助别人而入会的,助人为乐,心生慈善;受人之惠,感恩于心,这是极高的境界,其实,这才是互助组织终极的目的。互助保险组织的领导者,至少应该让农民会员明白这些道理,并以此作为办互助组织的宗旨,使农民机手有更高的道德追求。
当然,这个互助组织还具有多种特性,它的诸多优势,简直令人感到诧异!鱼与熊掌,真能兼得?细观这个组织模式,它具备有闪光的“七性”,除公益性外,还有创新性、群众性、关联性、服务性、特殊性与启发性。
说其创新性,此事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国内肯定是没有先例的,国外的农业互助组织与它们也有较大的差异。这是一条益国益民的探索之路,应该说,即便是失败了,也是壮烈的,而且一定后继有人。这条路必须要走通,因为,它关系到千百万农民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此事业现在欣欣向荣,有智慧的眼睛,应该能看到它的前景。
说其群众性,更是毫无疑问。农机互助保险面向农民千家万户,发展起来不可限量。而且,受损与受益所牵连、影响的,不只是机手一人,而是他的一个家庭。湖北省目前已有会员8.4万余名,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单位会员123个;陕西省仅今年就在72个县发展会员1.7万余名,较去年增长33%。
说其关联性,农机互助保险工作是一个跨越一二三产业的事业,农机是农业一个领域,又深度涉及农机工业,通过互助组织又介入金融保险服务业,它把政府部门资源、协会资源、保险行业资源、农机企业资源、农机合作社资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它的关联性。
说其服务性,它把风险管理、防灾防损、事故查勘、救援维修、定损补偿等工作,组合成了“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使会员大为方便。他们还组织了跨区机收跟踪服务,跨区服务队分赴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跟踪服务,为跨区机收会员提供维权、救援、查勘定损、补偿损失等服务,深受欢迎。
说其特殊性,实践证明,只要涉足“三农”领域,就变得特殊特别,国内外概莫能外,在此不详述。农机互助保险工作是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农机互助保险就如“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合作医疗,因涉及农民而变得特殊了。因此,它需要特殊的政策关怀。
说其启发性,是对全国农机监理工作具有探路意义。陕西省和湖北省先行探索农机保险纠结的问题,不只在于取得的成效如何,而更在于如何为新形势下化解农机监理中保险矛盾找到一条新路。它具有对农业保险的探路意义,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在农业领域并不成功,主要是成本和技术两个制约因素,而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这对于我国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诸多农业领域的保险,也具有启发意义。
风雨同路人
两省农机监理总站(农机安全协会)为何要与行业外的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结合,又派生出一个农机安全互助管理委员会来?这在农机监理圈内是件罕见的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令人不能不“胡思乱想”。所以,这事真要搞搞清楚。
现任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郭永利是这套“互助组织”模式的设计者,农机互助保险能有今天的启动、运作及规模,与他的努力分不开,他功不可没。他是位学者型的金融保险专家,满腹经纶,儒雅干练,以前不凡的履历在此不详述。
由于专业关系,使他涉及到农业保险领域,特别是对互助型的农业保险颇有研究。他融合了国外农业互助保险的一些要素,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出了一套中国农村、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安全互助保险办法。并偶有机会,得以使这套“保险办法”在北京郊区初步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也因此积累了实践经验,有了一套较为成熟、较切合实际的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工作模式及各运作层面的、详细的技术设计。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北京郊区的试验胎死腹中。可他实施农机互助保险计划的雄心并未因此泯灭,壮志未酬心不甘。他怀揣着这份“济世良方”,奔走于村舍阡陌、高楼闹市之中,争取机会,待价而沽。他相信这件功德无量的事,定会“钗于奁内待时飞”。因为,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而另一位愁容满面、“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是陕西省农机监理总站站长行学敏。自“道交法’出台以来,农机监理工作面临困境,变拖、农用车划归公安交警管理之后,农机监理几乎没有什么实事可做。名不正而言不顺,没有执法权,没有合法身份,农机监理工作步履维艰,基层监理怨声载道。
随之而来的是农机事故逐年递减,莫名其妙,有些地方农机事故归零。事故都哪去了?化作和平鸽儿飞了吗?其实,是老百姓对农机监理失去信任,农机监理工作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了,机手们出了事故上报,等于脱了裤子放屁,白搭工夫。农机监理既无权力,也无手段,更无资金,他们帮不了农机手们什么忙。
行学敏总站长在苦闷中思索,他要找到监理工作的突破口,要找到能够实实在在掌控农机安全生产的新支点。郭永利与行学敏,两颗执著的心,竟意外的相遇了,既偶然,也必然。一旦相遇,便紧紧的契合在一起了,这是不谋而合,他的突出部,正好是对方的凹陷部,他们的互补性,天衣无缝。
郭永利的“济世良方”正是行学敏所求的“还阳仙丹”,行学敏需要一剂滋阴补阳的新药,使几近僵硬的监理机体运动起来,并有尊严的履行职责,履行使命。而郭永利所期待的,就是想找到像人体血管一样的农机管理网络,他只有将手中的“良药”通过血管输向全身,药效才可能发生。他们两人手中握有的资源,缺一不可,珠联璧合,这是天作之合。
隔行如隔山,农机监理虽然有完整的农机管理体系,有与农民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但现在这些资源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通过“保险”来提升监理工作的效能。金融保险是一项非常专业而繁杂的工程,没有专业人士操作、指导,行外人根本无法染指。而保险业务想从城市进入乡村,没有适当的渠道、手段,那也是寸步难行。正如穿高跟鞋下泥田,受罪吧!
行学敏总站长与郭永利总经理怎样发生的邂逅,在此就不赘述了。其结果是,农机监理与金融保险的浪漫结合,结出了可喜的果实,这就是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他们三位一体,具备了行政与社会的全部功能,形成稳固的三点支撑,将这番壮丽的事业稳稳托起……当然,陕西省的领导,正像深谋远虑的长者,为这对“新人”美好的前程送去了祝福,这祝福有鼓励,更有白花花的……
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这阵子,湖北省的锦旗经销商因销路不错而乐了。因为,近年来,农机手们向省里的农机安全协会及各级服务站送去了100多面锦旗,以示他们真诚的感谢。今年,陕西省联合收割机组合互助险金额为1000元,会员只要交600元,另外的400元由陕西省财政补贴。该险保两人,发生事故,最高补偿金额为17万余元,是会员交纳保险金的近300倍!这事儿划不划算,不用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农民机手买份互助保险,真买了份平安。
今年,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已累计承担了全省农机18.25亿元的风险保障,为已救援处理的679起农机事故,支付了事故救援补偿金412万元。陕西省今年承担风险金18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倍。截至8月底,共接到事故报案872起,是去年同期的2.14倍,互助组织共为此支付补偿金148万元。
两省安全协会在市设立办事处,在县设立会员服务站,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可成为会员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网络,可以为农民会员提供包括互助保险、技术培训、安全宣传、应急救援、事故理赔、维修和配件供应等一系列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基本做到在互助组织的体内循环,低摩擦、低成本、高效率。
互助保险的体内循环服务,执行的各方都是会员,而且对各方都是有利的。如,事故方因有互助保险而可得到快速理赔并尽快维修机械,而入会的修理方可以得到维修机械的业务,如此等等……这种机制的效率及合理性,是其他服务模式难以比拟的,互助保险的服务优势,显而易见。
由于有了农机安全协会,农民会员有了话语权,有了权益代言人。拖拉机“交强险”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没有一方是满意的。农民喊贵;保险公司喊赔钱;农机监理部门因农民不上“交强险”而无法给拖拉机上牌照;而不上牌照的“黑车”昼伏夜出,玩儿捉迷藏,甚至四处横行……如此恶性循环,隐患四伏,令监理人头疼不已。
2010年湖北省安全协会依据保险的“大数法则”,统一组织全省农机手只对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而且一旦出险则由协会出面,代理会员向保险公司索赔或维权。此举,协会基本解决了本省拖拉机的“交强险”问题,当然,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从政策设计层面进一步解决。
2011和2012年,陕西省协会连续两次携手湖北省协会,联合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组建了为“三夏”跨区作业服务的小分队。他们历时数月,跨越数省,为机手提供维权、事故救援、查勘定损、补偿损失等跟踪服务,广受欢迎。仅今年陕西省服务队就处理拖拉机事故132起、收割机事故740起、其他事故102起。
行政管理的臂膀
一位农机局局长曾这样说:“我管农机这么多年,每逢过年过节时最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发生农机事故,只要一接到事故报案,就派省监理总站的同志去帮助当地协调处理。但事故处理起来很难、很复杂,特别是没有救援手段和救助经费时,有些重大农机事故处理不好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这位局长的感慨,是由衷的。
自从2009年农机互助保险组织出现后,陕西省农机监理部门发生了一个奇怪现象:上报统计的农机事故连年攀升,这是怎么了?该省开展农机安全互助的三年期间,平均每年接到事故报案245起,年均是过去的12倍!过去三年年均事故报案仅为21起。农机安全互助把事故捞上来了,把隐患揭开了,把安全措施逼出来了!农机监理工作有实处可抓了,互助保险对于农机监理的安全管理工作,无疑是有力的助推器。
陕西省农机监理部门一直苦于没有找到一种办法,能够把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的与农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一直低线徘徊……有监理人说:他们的工作像是在空中“打太极”,难以发力。
而凡加入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会员,都要迈过一个刚性的门槛,即农机驾驶人及其所使用的机械必须是合法的。驾驶人必须持证,机械必须按国家规定上牌照及依规检审。互助保险的这些要求,对于提高农业机械“三率”有直接的影响,实际是为农机监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管理渠道。
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的出现,就像一根绳子,把行政、保险、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手紧紧的拴在了一起,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互助。这既是一条互助的纽带,也是一条利益的锁链。显然,大家必须协同合作,齐头并进。互助保险还有一个明显的社会效益,就是救危解困,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这些是安全互助保险特别难得的特征及优势。
政策的力量
要推动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举,国家政策对其倾斜是极其必要的。就像画龙点睛,国家政策性的补贴一旦点在龙的眼睛上,这条龙就会腾云驾雾的飞起来。政策性补贴是一种标志,是政府的认可,是政府对方向的肯定,也等于给农民机手吃了颗定心丸儿。这种政府的激励,至关重要。
陕西省财政厅从今年起对参加农机安全互助组织的会员进行40%的会费补贴,这说明陕西省的相关领导人慧眼识珠,他们看清了这件事的惠农意义,他们开辟了为这种新型农民互助保险组织进行财政补贴的先河,树立了范本,也为其他类似的农业保险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深远。这种政策补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它所发挥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将大大超值。
记者认为,现在各个农业大省的购机补贴每年都在十几个亿以上,而农机不可能每年不断的更新,当农机马力数大于单位土地所需的动力时,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国家尽管有这个财力支农,农业也需要这样的补贴。但每年这样简单的购机补贴,并不科学,会有种种弊端。首先是浪费,也会造成有钱补不出去、苦乐不均的后果,油水大了,就会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怎样更科学的用好这笔纳税人的钱,应有更切实际的考虑。
记者想,为什么不能从购机补贴这块蛋糕上分出一份补贴给农机安全保障呢?难道农机安全保障不该补贴吗?安全的管好、用好农机,是购机之后必要的后续工作,甚至比购机还要重要。特别是当农机购置趋于饱和的现在,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陕西省今年预计估算为农机安全互助保险补贴370万元,现在互助保险会员的拖拉机、收割机约占全省总量的10%(不十分准确),也就是说,政策补贴保险增加10倍,达到3700万时,陕西省的主要农业机械将被保险全覆盖;如果再将补贴由40%提高到80%,总补贴款也仅为7400万元,这与购机补贴的十几个亿相比,也不足十分之一,仅为一小杯羹而已,无碍大局。
最后的一点悬念
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应运而生,是历时的选择,是时代的需要。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的发展,能否有制度上严密的综合监控?能否规范其发展不变形?能否保障持续的公益性?能否让资金在阳光下流动?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终极的考验。
湖北省农机监理总站站长任耀武说:农机互助保险工作能有今天的成效,在于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但随着工作发展和深入,我们会发现与现行的有关法律、制度等不适应的地方,我们要做好理论的前瞻性研究。一是做好与金融保险制度对接的顶层设计,体现我们在运作方式上的同与不同。二是做好与社团组织制度对接的顶层设计,体现我们在资金管理与基金会的同与不同。我们的制度创新在于体现了这两者的优势,解决了这两方面的制约问题,这些重大问题应是我们大家共同研讨的方向、重点和难点。
总之,我们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农机生产的安全风险,千万不要造成金融保险上的另一个风险发生。
(责任编辑:admin)